認識關節活動過度症候群

盧志偉

關節活動過度,是指關節活動幅度超出普遍人所能達到的範圍。事實上,許多人經過長期反覆的伸展,亦可以鍛煉到部分關節做出較大的活動幅度,例如跳芭蕾舞的人士很容易就可以做出一字馬動作等。然而,部分人士身體的結締組織先天就比較鬆弛,關節周邊的肌腱韌帶亦會較為鬆動,不需經過伸展鍛煉,他們多個關節的活動幅度就已經超出普遍人所能達到的範圍。而當同時伴隨着不同程度的疼痛或身體系統疾患,他們有可能就是患有關節活動過度症候群(Joint Hypermobility Syndrome)。

關節活動過度症候群以女性、亞洲人更為常見,其症狀一般在兒童時期便會出現,包括:關節不明原因的疼痛、關節容易脫位、皮膚容易出現瘀血、較易疲累、尿失禁、焦慮、出現腸胃道不適(例如經常腹痛、肚屙等),亦可能伴隨動作發展遲緩等;兒童開始時的主訴多是一個或多個關節出現不明原因的疼痛而求診,醫生會經過病史了解、關節活動度評估(例如手肘膝蓋等關節伸直時的角度會否過大)(圖一)、疼痛情況、其他身體系統疾病評估以及排除其他較嚴重的遺傳疾病後,作出相關診斷。

在物理治療介入上,最主要是教育家長及孩子了解此疾病,當中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從事各項活動時應注意的事項,避免將關節處在極端或不利的位置,以避免受傷,並會透過活動調整、間斷休息等,減輕關節或肌肉的負擔以及紓緩疲勞;此外,會透過適當的肌力訓練及伸展運動,改善疼痛情況,提升活動功能。

物理治療師會因應家庭及孩子的情況設計合適的運動計劃。在此分享一些可在家中進行的簡單遊戲活動,有助提升孩子的肌肉力量:

1. 上肢肌力訓練:在家中與孩子一起進行用球拍運物品的遊戲(圖二),除可因應孩子的能力,調整運送物品的輕重外(例如:先運送紙巾卷,進而運送小書本或裝有適量水的水樽等較重物品),亦可透過不同的握球拍柄方式,調整難易程度(例如:初時先使用雙手握拍柄、或握在靠近球拍拍面的位置,進而用一手握拍柄,或逐漸調整握拍位置遠離拍面)。

2. 下肢肌力訓練:進行背靠牆壁坐無影櫈活動,可在此姿勢下與孩子進行近距離的拋接球或投球入籃的遊戲;家長亦可面向孩子,與孩子輪流手持球拍或書木等平面當作桌面,另一人則在球拍或書本上玩堆疊積木遊戲(圖三),增加活動趣味性之餘,亦可作為實物計時器,如疊高十塊後可稍作休息;同樣地,可按孩子的掌握情況進一步請其雙腳腳跟離地(圖四),或一腳抬起(圖五)等。

而更重要的,家長應多陪伴孩子外出玩耍及從事體能活動,甚或讓其參與感興趣的運動項目;在有充份保護措施及提供所需的活動調整下,患有關節活動過度症候群的孩子亦可與其他孩子一樣參與合適的運動項目。

(圖一) 評估關節伸直時的角度會否過大

(圖二) 進行用球拍運物品遊戲

(圖三) 在球拍或書本上玩堆疊積木遊戲

(圖四) 可按孩子掌握情況,請其雙腳腳跟離地。

(圖五) 可讓孩子一 腳抬起

註:

  • 模特兒:馮靖維
  •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若有進一步疑問,請諮詢合資格物理治療師意見。
  • 本文於2023年08月05日刊登於《澳門日報》B12祝君健康專欄;已獲澳門日報同意轉載。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