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肌群損傷物理治療

肩袖肌群損傷物理治療 區潔文 肩關節是人體活動能力最大的關節,屬球窩接頭類型關節,可以做出前屈——後伸、外展——內收、外旋——內旋等動作,但是要順利完成以上生理動作而且不引起疼痛,肩關節還需要附屬運動(Accessory Movement)。附屬運動不能靠肌肉主動收縮來獨立完成,但對於良好的關節活動是必不可少的。關節囊、韌帶和筋膜的緊繃不單止限制生理動作,對附屬運動的發生更是有重大影響。 肩袖肌群由四條肌肉組成,因為排列方式像衣服的袖口一樣,圍繞着肱骨頭,因而被稱作“肩袖”。肩袖肌群中四條肌肉各有其動作功能,但在肩關節做出不同生理動作時,肌群的收縮及協調共同為肩關節的穩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作用。肩袖肌群包括:岡上肌——外展的首三十度、岡下肌——外旋、小圓肌——外旋、肩胛下肌——內旋。      肩袖損傷發生的風險因素     肩袖肌群由最初的一般受傷至肌腱病變、然後發展成部分撕裂,嚴重情況會進展成完全斷裂。當中統計發現,肩袖損傷發生率隨年齡上升有增長趨勢(二十歲或以下約為9.7%、八十歲或以上約為62%)。     物理治療師最關注的不良姿勢問題,對肩袖損傷的發生率亦有不同的影響。一個科學研究公佈姿勢與肩袖損傷發生率的數據,當中脊椎出現胸椎前彎角度增加(駝背)的個案,發生肩袖損傷的比例是65.8%;胸椎平直的個案,發生肩袖損傷的比例是54.3%;於肋骨後移(Sway-back)的個案當中,則是48.9%;而於整體姿勢處於理想情狀的人們,肩袖損傷的發生率只有2.9%。     亦有研究比較吸煙與非吸煙族群中發生有症狀的肩袖撕裂情況,發現吸煙者中的發生率較高,並且損傷面積較大。另外,因工作或體育活動經常需要舉手高過頭、外傷、高膽固醇血症等都被考慮為會增加損傷發生的風險因子。      肩袖損傷的發生過程和症狀     急性創傷導致的肩袖損傷好發於年輕人,一般引致完全斷裂的結果。而大部分肩關節疼痛或功能障礙個案,當中若涉及肩袖肌群損傷,通常是由“微創傷“引起肌腱退化,加上癒合情況欠理想,繼而導致肌群的退化性撕裂。慢性 / 退化性肩袖肌群損傷初期可以是沒有症狀,患者多數是出現疼痛、發現日常生活中某些動作不如以往的容易執行、參與體育活動時出現疼痛等情況後,才會求醫治理。     當動作功能障礙出現後,身體通常是先發展出可能的代償動作。這種機制對身體的其他關節會造成額外的壓力。      肩袖損傷的治療方式     根據二○二○年美國骨科醫學會三月所刊登的一篇關於肩袖損傷的科學文獻指出,針對小至中等程度全層撕裂並且已出現症狀的患者,物理治療與外科手術治療都能有顯注的效果。而肩袖完全斷裂的患者,接受物理治療之後,患者報告治療效果分數亦有所提升。可是全斷的病人在五至十年內可能會出現損傷範圍擴大、肌肉痿縮等情況。文中亦有提到,手術的成功率和功能恢復隨年齡增加而降低。      肩袖損傷的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目的在於減低及消除疼痛,透過初期物理治療儀器的協助,配合適當的手法治療,利用動作控制訓練來改善姿勢、肩胛骨位置、肌肉收縮方式等。 肩關節是人體活動能力最大的關節,可做出不少生理動作 肩袖肌群解剖圖 人體右肩關節 註: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若有進一步疑問,請諮詢合資格物理治療師意見。 本文刊登於2022年3月5日《澳門日報》C5版祝君健康專欄;已獲澳門日報同意轉載。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