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來敲門—骨質疏鬆預防與物理治療(上)

骨折來敲門—骨質疏鬆預防與物理治療(上) 蘇淑芹   何謂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慢性骨骼疾病,隨着澳門的人口壽命延長,社會邁入老齡化,骨質疏鬆所導致的醫療衞生問題成為社會一大重要議題,其中包括:骨折、死亡和長者照護等問題。故此,如何有效預防和改善骨質疏鬆成為醫療界對中老年人族群不容忽視的課題。顧名思義,骨質疏鬆是一種因骨質密度下降而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空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使得骨骼變脆、變弱(圖一),而令骨折風險提高的疾病,尤其是停經婦女,因為雌激素急劇減少,骨質疏鬆的情形更為明顯(圖二)。由於骨質疏鬆的出現無聲無色,所以要及早預防,一旦診斷,便要及早治療。 骨質疏鬆的骨折好發部位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所公佈的數字顯示,骨質疏鬆症是全球第二大的重要流行病,僅次於冠狀動脈心臟病,骨質疏鬆所導致的骨折也是長者死亡的其中一個原因。最常見的骨折部位包括:髖部(股骨頸)、脊椎(椎體出現的壓迫性骨折),以及手腕(圖三)。相信讀者身邊也不難會遇到有親友因為在浴室洗澡時跌倒而導致大腿骨折,繼而不得已要接受髖關節手術,又或因為不慎在浴室跌倒,反射性地以手支撐地面而導致手腕骨折等。這些骨折,康復的復原時間都長達半年或以上,如果不慎沒有及早好好治療,其導致的次發性問題將會更嚴重。 運動對骨質有正面效益 預防勝於治療,傳統上預防骨質疏鬆的方法包括:均衡飲食、攝取適量的鈣片和維他命D、藥物治療,以及戒煙戒酒等。在過去的二十年,已經有不少醫學研究證明,定時定量從事適當的體能活動,對骨質密度和骨質強度有正面效益(圖四)。當中帶來的好消息是,物理治療能有效地透過特別設計的負重和肌肉阻力運動預防和改善骨質疏鬆的情況,降低骨折風險,對於骨質密度增加的量都比只接受單一項治療高,其在提升骨質密度的效果甚至可追溯至青少年時期。除此以外,運動還能增強肌力,改善平衡能力,從而降低跌倒的風險。 預防骨質疏鬆運動有辦法 運動的種類繁多,是不是所有運動都對骨質疏鬆有預防和改善的效果呢?是不是運動愈多、強度愈強就愈好呢?答案是否定的。筆者在此為大家整理了一些與預防骨質疏鬆有關的運動選項和迷思,以供大家參考: •每天走路與快走好嗎?走路與快走屬低至中強度負重運動,有助提升骨質和骨密度,每天進行三十分鐘以上,效果將會更為理想(圖五)。 •站着進行運動會傷膝蓋,可以用游泳和騎單車取代嗎?游泳和騎單車對身體屬於低衝擊性的負重運動,對保持中老年人的肌力和心肺功能較有幫助,但對於骨骼產生正面效用的作用不大,只適用於嚴重骨質疏鬆和合併關節炎的痛症患者。 •為了與骨質流失進行時間競賽,運動必須加大強度?運動應該量力而為、循序漸進,萬一因為過於急進而拉傷肌肉和筋骨,效果反而得不償失。 •除了走路和快走,有沒有更具針對性的運動去提升骨質?這個問題十分好,醫學研究證明,如果所從事的運動能針對前述介紹的骨質疏鬆骨折好發部位的對應運動肌群,每周三至五次,每次三十分鐘以上,將達致比單純走路和快走更為有效的效果。 下一篇,筆者會就物理治療針對骨質疏鬆骨折好發部位而特定設計的運動為大家作詳細介紹,讓大家一齊動起來。   (圖一)正常骨骼和骨質疏鬆(出現許多空隙,呈現中空疏鬆)骨骼 (圖二)更年期婦女隨着雌激素急 劇下降,骨質流失更為明顯。 (圖三)骨質疏鬆的骨折好發部位 (圖四)善用社區康體設施,定時定量從事適當的體能活動,對骨質密度和骨質強度有正面效益。 (圖五) 定時定量的走路和快走有助骨質長成 註: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若有進一步疑問,請諮詢合資格物理治療師意見。 本文於2024年02月03日刊登於《澳門日報》B12祝君健康專欄;已獲澳門日報同意轉載。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