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療用於龍舟運動

黎智豪

每年端午節,澳門體育局與澳門龍舟總會都會舉辦國際龍舟賽,本年六月十二至十四日在南灣湖水上活動中心一如既往地舉辦。賽事項目中有二百米組(公共機構、公開組、女子組及大學生公開組)和五百米組(公開組及女子組),參與者除了一眾年輕人、大專學生外,過往幾屆也有各大博企、機構或中小企業派出員工參賽,令更多白領及不同界別人士有機會接觸龍舟這項運動,使其更普及化。

龍舟此項運動不單只是靠力度、速度及團隊節奏合拍才能從賽事中取勝,心肺能力(即心血管負荷能力及肺部功能)亦是很關鍵但又容易被忽略的一環。有一項名為“Physiological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lite Dragon Boat Paddlers, SARAH R. HO et al”的研究,總結出參加二百米及五百米龍舟賽事的運動員,為應對這項高強度及高重複性動作的無氧運動,需加強訓練上半身的肌肉及心肺功能。過去常見一些“臨時拉伕”或準備不足的參賽者,運動結束後有一些換氣過度、全身肌肉延遲性痠痛或下背痛等情況出現。

以下介紹簡單常見又必須要有的準備及認知:
一、上半身的阻力訓練(如圖一至三):可利用彈力帶進行阻力訓練,以強化上半身肌力及動作節律啟動模式。

(圖一至三)上半身的阻力訓練

二、心肺功能訓練:介入方式可以是跑步、踩練腳踏車、划船機(圖四)或滑雪機(圖五)等等,事前準備可套用簡單的公式:最大心跳率 = 220 - 年齡 (或可諮詢相關教練為自己建立更合適的心肺功能訓練)。

(圖四)划船機

 

(圖五)滑雪機

三、動作生理學分析:因龍舟運動的動作是高重複性的,故此具有其周迴循環節律。運動基本上都會有所謂的關鍵姿勢,先需要認識動作模式,再來認識動作與肌肉及姿勢的關聯,再藉由“解剖列車”的筋膜線去認識肌動學的動作鏈。物理治療師會透過各種評估方式,例如FMS功能性動作檢測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分析評估每位運動員的不同狀況。龍舟運動的檢測項目包括如下:軀幹及坐姿穩定度(核心肌群)、骨盆正位(檢測可有前傾或後傾等代償性動作)、肩部及軀幹旋轉活動度、肢體前彎、肩關節活動度。

根據螺旋筋膜概念(圖六)、觸診、功能矯正、運動傷害處理,物理治療重點放在動作模式和功能訓練上,來分解動作啟動、肌肉力量強化、節律平衡,針對龍舟運動的功能性訓練。
透過以上項目來檢查動作的不足、受限或瓶頸情況,以便改善訓練的品質,並針對檢測項目設計應對的調整方式,提升運動表現、避免受傷。

(圖六)螺旋筋膜概念

四、熱身及放鬆運動也是非常重要的,但這是很多較少運動及準備練習不足的參加者會忽略的,因而造成全身肌肉延遲性痠痛。

五、坐墊及划槳的硬件材質的準備。參與龍舟運動,我們應關注有關坐墊的重要性。從力學分析,整個運動的支點及磨擦位集中於軀幹屈伸過程中的臀部,故此,一張防濕防滑的減壓坐墊,能有效提升龍舟運動的表現及有效減低運動傷害。

註:

  •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若有進一步疑問,請諮詢合資格物理治療師意見。
  • 本文刊登於2021 年5月8日《澳門日報》C7版祝君健康專欄;已獲澳門日報同意轉載。
  • 模特兒:Leo
  • 部分圖片摘自網上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