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凍人”物理治療與照護 – 上

黎智豪

幾年前,社會流行一項“冰桶挑戰”(Ice Bucket Challenge),由一些外國人從網絡平台發起,關注“漸凍人”疾病及為其籌款的活動。該挑戰的設定是參加者需要將把裝在水桶中的水及冰塊淋在自己頭上,並將過程拍成影片上傳至網路平台。完成挑戰的人可點名三位朋友參加挑戰;參加者可以接受“挑戰”或向慈善團體捐款,或兩者都做。那麼,到底為甚麼要設定這樣的挑戰,以及“漸凍人”究竟是甚麼病症?

 “漸凍人”的症醫學正名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種進行性、神經退行性及不可逆的致命疾病,屬於運動神經元疾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ALS患者在發病後幾年間病情迅速發展,中樞神經系統的上、下運動神經元受損,令患者出現漸進式肌肉萎縮、四肢癱瘓、言語及吞嚥能力逐漸下降,進展至晚期甚至無法自主呼吸,要插喉管維生,形同植物人。可悲的是患者神志是清醒的,意識和思維與常人無異,卻看着自己身體功能及四肢活動能力慢慢變差,漸漸至活動受限和生活無法自理。設定“冰桶挑戰”的人,可能是因為從病症名稱想像症狀令身體像受冰凍一樣,嘗試感同身受。

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正是患上此病,目前醫學所提供的治療,僅能延緩病情惡化的速度。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好發年齡通常在五十至七十五歲之間,ALS患者預期壽命是二至五年。

    

一般ALS患者症狀可分為五個時期:

一、症狀開始期:初期症狀常見於四肢、手部動作控制及穩定性逐漸轉差,常見如執筆困難及握筷有障礙,走路偶爾會左腳絆右腳、步態異常或者很容易跌倒,此時便應該就醫進行醫學檢查。

患者確診之後,便應該馬上為其設立一個較為合適的個人化長期照護計劃,而物理治療方面,也有幾個必要介入的方向(Vanina Dal Bello-Haas, 2018)。根據患病進程設立針對性物理治療康復計劃,目標為維持所有肌肉骨骼功能或延緩退化。物理治療師初期會為個案進行各方面完整性的評估:在此時期,因應個案的四肢肌肉力量、上下肢動作協調能力、關節穩定度、步態、動態站姿平衡、心肺耐力等等的評估結果,安排並設計對應合適的治療計劃,同時亦會進行相關的家居訓練及衛教。

預防跌倒,目標為在患者可活動範圍下,不限制其活動能力,鼓勵參與平衡訓練,學習使用適當的輔具進行步行或轉移位置等訓練,為其進行跌倒風險評估,分析外因、內因及心理因素,並為其做針對性的介入措施。

下一期將會講解患者其他時期的身體變化狀況與治療介入。

症狀初期的居家運動建議:半蹲雙腳輪替重心轉移

上肢輕負荷量訓練(側面圖)

上肢輕負荷量訓練(正面圖)

返回目錄